Search


【 為什麼我們選擇民主這條道路? 】

歐巴馬總統昨天的演說有45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 為什麼我們選擇民主這條道路? 】

歐巴馬總統昨天的演說有45分鐘,但如果你關心台灣的民主前途,我建議你坐下來把它聽完。
 
歐巴馬的演說功力眾所周知,但四年前及八年前的演說,我總覺得他是為自己競選。yeah, you are good. 
  
但昨晚的演說,他把大家再度帶回十二年前,在波士頓的民主黨大會,那個充滿理想、對美國的未來充滿希望,那個對民主制度充滿信心的歐巴馬。
 
我常常告訴年輕的同事們,台灣看美國新聞只有兩條:一個是創新的精神,一個是民主的實踐。我為三立做的美國選舉報導,大部是從第二點出發。很可惜,今年美國選舉,負面教材很多,正面教材很少。在看到川普這樣的候選人動不動占據全球版面時,我常常懷疑我這麼相信民主制度的立場,是不是不合時代潮流了?我們是不是太民主了,才讓像川普這樣的人散發的言論有這麼大的影響力?也許川普仰慕的強人政治,是有些許道理的?
  
但歐巴馬昨天的演說,提醒我:「為什麼我們選擇民主這條道路?」
  
美國的民主跟台灣的民主制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毛病也很像。我們跟美國一樣,有因意識型態不同,而讓國會空轉的兩黨。因為民主制度保障的言論自由,及選票制度,養出一堆民粹政客。我們因為自由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,所以我們在整合意見時,就花了大半力氣。好啦,90%的力氣。但站在費城的舞台上,歐巴馬提醒美國人:
 
「因為我們的力量不是來自一些自詡的救世主。
我們又不是要被統治。
我們的力量來自多年前寫在費城紙上的那些字(獨立宣言),
我們把這些字當做不用證明的事實。
所有的人生來平等,在一起,
我們,人民,會形成一個更完美的組合,
這才是真正的我們,這是我們生來的權利,
我們有能力可以塑造我們自己的將來。」
 
然後他又提醒我們,民主的果實不是坐在那裡,什麼都不做,就可以享受得到的,每個人都要付出:
 
「民主是可以有效運作的,
但我們得要想要它,
不是只是在選舉的時候,
而是在每一次選舉之間。
如果你同意我們的經濟裡有太多貧富不均,
我們的政治體系裡金錢介入太多,
我們都要像桑德斯的選民一樣,
要站出來說話,
要有組織,
我們都要出去為民主黨投票,
而且盯緊他們,
有達到他們的承諾。」
 
對兩黨爭議,他說:
 
「民主這檔事,是啊,有時候真是令人很挫折。
相信我,我知道,希拉蕊也知道。
當另一邊拒絕妥協,很難前進,支持者會失去耐性。
擔心你做得不夠好,
擔心你被出賣了。
 
但我保證,如果我們堅持下去,
當我們改變了足夠的人的想法,
當我們拿到足夠的票,
改變會發生。」
 
這是為什麼歐巴馬在八年內,一個年輕的參議員可以打敗希拉蕊。參議員馬坎,及羅穆尼這些政治老手。因為他看起來如此誠懇,最重要是,他讓你相信,他說的每一個字都來自他心裡,他是真的相信民主是真的道路。
 
台灣自己在一條雙叉路上。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,每天問我自己,我的信仰是對的嗎?我是不是太頑固了?我是不是太理想化?我是不是太自私?我是不是太懶了?我是不是不會聆聽?我是不是看不到那些每天為生活壓到喘不過氣的人的苦處?我是不是只有一張嘴?
 
同一個問題,我問自己千百遍:我是不是在做一個沒有希望的事?
 
今天我醒來,我告訴我自己:Yes, you can.

歐巴馬總統昨天的演說有45分鐘,但如果你關心台灣的民主前途,我建議你坐下來把它聽完。
 
歐巴馬的演說功力眾所周知,但四年前及八年前的演說,我總覺得他是為自己競選。yeah, you are good. 
  
但昨晚的演說,他把大家再度帶回十二年前,在波士頓的民主黨大會,那個充滿理想、對美國的未來充滿希望,那個對民主制度充滿信心的歐巴馬。
 
我常常告訴年輕的同事們,台灣看美國新聞只有兩條:一個是創新的精神,一個是民主的實踐。我為三立做的美國選舉報導,大部是從第二點出發。很可惜,今年美國選舉,負面教材很多,正面教材很少。在看到川普這樣的候選人動不動占據全球版面時,我常常懷疑我這麼相信民主制度的立場,是不是不合時代潮流了?我們是不是太民主了,才讓像川普這樣的人散發的言論有這麼大的影響力?也許川普仰慕的強人政治,是有些許道理的?
  
但歐巴馬昨天的演說,提醒我:「為什麼我們選擇民主這條道路?」
  
美國的民主跟台灣的民主制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毛病也很像。我們跟美國一樣,有因意識型態不同,而讓國會空轉的兩黨。因為民主制度保障的言論自由,及選票制度,養出一堆民粹政客。我們因為自由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,所以我們在整合意見時,就花了大半力氣。好啦,90%的力氣。但站在費城的舞台上,歐巴馬提醒美國人:
 
「因為我們的力量不是來自一些自詡的救世主。
我們又不是要被統治。
我們的力量來自多年前寫在費城紙上的那些字(獨立宣言),
我們把這些字當做不用證明的事實。
所有的人生來平等,在一起,
我們,人民,會形成一個更完美的組合,
這才是真正的我們,這是我們生來的權利,
我們有能力可以塑造我們自己的將來。」
 
然後他又提醒我們,民主的果實不是坐在那裡,什麼都不做,就可以享受得到的,每個人都要付出:
 
「民主是可以有效運作的,
但我們得要想要它,
不是只是在選舉的時候,
而是在每一次選舉之間。
如果你同意我們的經濟裡有太多貧富不均,
我們的政治體系裡金錢介入太多,
我們都要像桑德斯的選民一樣,
要站出來說話,
要有組織,
我們都要出去為民主黨投票,
而且盯緊他們,
有達到他們的承諾。」
 
對兩黨爭議,他說:
 
「民主這檔事,是啊,有時候真是令人很挫折。
相信我,我知道,希拉蕊也知道。
當另一邊拒絕妥協,很難前進,支持者會失去耐性。
擔心你做得不夠好,
擔心你被出賣了。
 
但我保證,如果我們堅持下去,
當我們改變了足夠的人的想法,
當我們拿到足夠的票,
改變會發生。」
 
這是為什麼歐巴馬在八年內,一個年輕的參議員可以打敗希拉蕊。參議員馬坎,及羅穆尼這些政治老手。因為他看起來如此誠懇,最重要是,他讓你相信,他說的每一個字都來自他心裡,他是真的相信民主是真的道路。
 
台灣自己在一條雙叉路上。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,每天問我自己,我的信仰是對的嗎?我是不是太頑固了?我是不是太理想化?我是不是太自私?我是不是太懶了?我是不是不會聆聽?我是不是看不到那些每天為生活壓到喘不過氣的人的苦處?我是不是只有一張嘴?
 
同一個問題,我問自己千百遍:我是不是在做一個沒有希望的事?
 
今天我醒來,我告訴我自己:Yes, you can.
 
 
歡迎關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,有我對國際情勢的深度分析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,一個生活在紐約二十多年的臺灣媒體人,長期觀察臺美兩地文化差異。Podcast節目《說故事的人》各大平台皆可收聽。
View all posts